如今小孩子的娱乐活动 又开始“文艺复兴”了

2022-09-17 15:53:04

友情链接 http://www.tnsou.com/

01.

前段时间可达鸭的玩具很火。

有一句话说的挺好,或许这对小孩子来说有点幼稚,但对成年人来说却刚刚好。

深以为然。

对如今的小孩子来说,可能电子产品的吸引力更大。

但对于我们这些早就从童年毕业了许久的人来说,越长大,就越是珍惜曾经最纯粹的快乐。

我发现人一旦上了年纪,好像特别容易怀念童年。

在每年六一儿童节到来的时候,这种怀念更是显得尤为强烈。

六一,应该是不少人记忆中最开心的一天。

感叹于那天父母的“温度差”。

回忆起当年和父母的斗智斗勇,偷偷趁他们不在家打开小霸王玩上两把游戏,还要耳听八方精准确定爸妈的脚步声,以便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切归位,还不忘给电视降温。

只有在六一节,他们会允许我叫上朋友在家玩上半天游戏,甚至请我和小伙伴吃算是奢侈品的火炬冰淇淋。

回忆起自己鼓捣赛车模型、陀螺和溜溜球,幻想着自己就是傍晚六点档动画片中的天选主角,在一番苦心修炼后和同学决战小公园,被下班的父母抓现行了,难免会说上两句小心玩物丧志。

也唯独只有在六一节,父母会在我出门前和我说玩得开心点,在我玩到尽兴回家之后,又为洗去衣服上的泥泞。

感叹于那天我们能享受到的种种特权:

我还记得当年学校会组织文艺汇演,

会包场电影院让孩子们看动画片,

博物馆免费给小朋友们开放,

去期盼已久的肯德基麦当劳吃上一次豪华带玩具的儿童套餐。

如果恰逢周末,还能享受一个没有作业的假期。

即便过去十几年了,我也还是清楚地记得这些瞬间。

所以我一直觉得,在我们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是相当幸福的。

在那个年代,一切都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虽说智能手机和电脑尚未普及,却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太过幸福后,无论有意无意,难免在心中产生一些鄙视链:

网上时常会看到一些这样的论调,说现在的孩子们是不是都不知道怎么玩了。

印象中,逢年过节时看到的亲戚小孩基本上全是抱着一个手机就能玩上一天。

去年最严防沉迷政策出台,规定未成年人每周只有三天时间能玩一小时。

成年人们幸灾乐祸之余笑称再也不怕碰到小学生队友。

看着被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限制住的孩子们,我们似乎还会稍微有些庆幸,再也不用听到回荡在客厅中的外放BGM了。

是现实,也是无奈。

如果说城市里的孩子至少还有集中的文化资源,像是博物馆、图书馆和展览供他们享受。乡镇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精神荒芜就显得更加明显。

不仅如此,由于许多父母外出务工的情况,又让他们很容易受到一些下沉电子内容的侵蚀。农村城市化的建设让昔日很多绝佳的天然游乐场也逐渐消失。

所以我想,有时候不是他们不会玩,有的时候或许只他们没得选。

02.

不过,起初我自顾自地抱着优越感断言00后的童年是不快乐的,现在想来90后特色的“倚老卖老”了。

当我试着去了解之后,发现即便是现在的孩子们,依然享受着和我们当年相似的快乐。

限制了短视频和游戏,反而成为了他们去寻找生活中快乐的动力。

前不久看到很多人玩四驱车视频。

乡间的水沟成了赛车的绝佳场地,配上激情澎湃的解说,瞬间让我梦回了童年。

曾经我们童年玩伴三国杀也因为其“不插电”的优势,在孩子们中流行开来。

颇有一些文艺复兴的味道。

甚至还看到他们还参加了军事夏令营可以演练发射“炮弹”,怎么说都比游戏刺激多了。更是让如今的我也羡慕不已。

今年六一节,我看到腾讯游戏拍了一个视频,看着孩子们笑容洋溢的样子也让我感觉自己年轻了不少。

想起读书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大课间。

冲出教室的孩子们在这短暂的时光里能暂且从课本中解放出来,享受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

我原本以为跳大绳这种看起来集体活动,在如今的孩子们里“失传已久”的集体活动,看着孩子们绽放出的笑容,或许能收获不亚于比5V5开黑那般团结协作的乐趣。

在游戏中加点学天赋,也不忘在生活中给自己学点“技能”:

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孩子们以课桌做鼓面,以塑料瓶做鼓棒,敲打出一阵欢快的节奏。看着胡闹却充满孩子们特有的童真。

这当然是好事。

我这才意识到,现在的孩子们并不是不会玩了。

相反,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无论什么时代,大家对快乐的追求都是一致的。

很多时候他们会选择窝在家里玩手机,确实有一些是不得已的下策。

如果能提供一个合适的场地去让他们放飞自我,如果学校和社会也能积极去引导,我认为还是有一些孩子们愿意走出房门的。

很多时候是客观条件不允许。活动需要场地,运动也需要器材,但各方面的条件不足以跟上的时候,可能确实会让他们感觉兜了一大圈不如在家玩手机。

这么一想,腾讯会给乡村孩子们“捐运动场”其实就是在替孩子们解决问题了。

看报道说,腾讯成长守护、腾讯游戏联合腾讯基金会推出 “智体双百”公益计划,目前已推动9间未来教室和9个未来运动场落地。

今后还会为城乡孩子提供100间“未来教室”和100个“未来运动场”。或许真的能为放学后的孩子提供新的选择。

03.

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奇怪,大家都以为游戏公司在靠小孩子挣钱,怎么想腾讯这种公司还想方设法地把孩子们从游戏里赶到球场上。

首先一个误区是,其实游戏公司并不靠小孩子挣钱。

2021年第四季度期间,腾讯国内未成年人游戏时长占比下降至0.9%,总时长同比下降88%,游戏流水占比下降至1.5%,总流水同比下降73%。

若是指望挣未成年人的钱就能养活整个公司,那肯定是做白日梦。

毕竟游戏公司是要赚钱的,他们最终需要的不是你去玩他们的游戏,而是要你在他们的游戏里花钱。游戏运营每天聊的也不是游戏好不好玩,而是这个游戏的arpu(平均每用户收入)有多少,怎么提高ltv(用户终身价值)有多少。每天想的是如何让游戏能赚更多钱,同时承担更少的风险。

有工作有收入的成年人去玩游戏,每天玩的时间少充的钱多。

没工作没收的小学生玩游戏,每天玩的时间多充的钱少,占用带宽不花钱不谈,更别说充了钱还可能被人用“未成年人充值”的条款找回。

对于每天想的是如何让游戏能赚更多钱,同时承担更少的风险的大多数游戏公司来说,如果真的有办法从立法层面让未成年都别玩游戏,他们不一定都会反对。

同时,腾讯现在防沉迷系统已经用上人脸识别,而每次调用人脸识别都是要付费的,少量调用还好,大量调用根本就是入不敷出:

因为一些小学生要玩,游戏公司不得不把红色的血改成绿的。

黑的:

因为一些小学生要玩,游戏公司不得不把生肉变成面包:

让人被打死以后还要和你挥手道别: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巨大的工作量。

这么一想,其实腾讯给孩子们建运动场的行为和它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并不矛盾。

与其简单粗暴切断孩子们玩游戏的途径,终究只会让账号租借等灰色产业大行其道,真正行之有效的做法,还是开发孩子们除了游戏之外的兴趣。

游戏并不是一无是处,它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

甚至一些关于历史和科学题材的游戏还能够主动让孩子们出于兴趣去自我学习和了解相关知识。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在游戏时间的控制和游戏之外活动的引导上。

我们要处理好的是如何帮助青少年合理控制游戏时间的问题,并不是一股脑就把所有问题推到游戏上。让孩子们意识到世界上还有很多比游戏更有意思的东西,才是解决他们沉迷游戏的最有效的途径。

只能说,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来说,疏永远比堵来的更为有效。与其全部依赖禁止和封杀,不如引导其他爱好。

这么一想,单纯建运动场或许还不够,我看到腾讯还在积极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除了提供硬件作为基础设施,每年每校还会提供至少100课时专业体育训练,为当地老师提供专业培训服务,为学生们组织丰富赛事活动。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出现在这100个运动场上出现更多我们熟悉的那些娱乐项目,能让如今的孩子们也感受到和当初的你我相似的快乐。

然后让我们在一次次的文艺复兴中令我们感慨到“过去的一切,全都回来了”。

04.

看着视频中孩子们快乐的笑容,衷心祝愿他们能在一批批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呵护下健康成长。

我也希望,在政策、公司、学校都在积极动作的情况下, 家庭教育不能成为未保中的短板。

孩子们娱乐的“文艺复兴”当然是一件好事,但这不代表游戏本身就是十恶不赦的存在。

如果你细心观察家长们,会发现平时他们对孩子玩游戏深恶痛绝,但是当家长们进行大人聚会时,为了让孩子不来烦自己,会主动把手机交给孩子,帮着孩子一起过防沉迷。

现在小孩子基本等于禁止玩游戏了,所以玩游戏时也会跳出来人脸识别,所以最近网上又有家长出来抱怨,说小孩没游戏玩了老来烦他们。

部分不负责任的家长一边把所有问题推到游戏头上,一边又不花时间去管孩子,现在孩子没游戏玩了,需要家长的陪伴,反而对他们来说是个麻烦。

某些家长需要一个背锅侠,来掩盖他们教育的失败。

于是他们一股脑怪到游戏上,觉得游戏是洪水猛兽,是一切一切不幸的源头。

假如时代倒退十年,这个背锅侠是《魔兽世界》,十五年前是韩国明星、二十年前是港台电视剧、四十年前则是武侠小说。

总之,就像《魔兽世界》里一定要有一个巫妖王一样,我们的社会也永远需要一个背锅侠,背负整个社会的怨念和痛苦。

可惜的是,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了:

在一个的转载的文章评论下,最高赞的人也表示:

到了2022年,种种防沉迷系统做到现在这个地步,遇事依然觉得是监管不够严,依然觉得是游戏公司害惨了自己一家人的家长,其实更多应该反思自己。

什么都希望国家帮你管起来,遇到啥事都呼吁更强有力的监管,是巨婴病,得治。

我期望未来的某一天,在大家的努力下,孩子们能重拾你我当年的快乐,度过一个让他们成年后难以忘怀的童年,将“文艺复兴”中的快乐和感动,一代又一代地延续下去。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德城信息社版权所有